028:雪梨找房紀事(五)


找房同盟告終之後,我和L一時間也一籌莫展。眼看時間步步進逼,兩人雖然還是瘋狂找,卻怎麼也找不到適合的房子,即使看到覺得不錯的房子,也往往搶的很快,搶房速度之快,真的是我人生見過最誇張的租房狀況。先不說有好幾次,我和L看完房之後,走到街上討論了十分鐘,決定打電話租房,結果對方說剛剛已經被租走了;還有一次更誇張,我和L預約要看一間在Surry Hill的套房,我們慢步走過去,心裡還想著時間掌握的剛剛好,誰知一走上去,已經看到三四組人馬在看房,其中一對中國女孩子很積極地說:這房子我們要了!我們很喜歡,而且我們在UTS讀書,離這裡很近。


那次我和L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短租處。

一籌莫展的那幾天,我和L不斷興起個念頭,想乾脆把現在的短租處接下來,再趕緊將房子租出去。我們兩人反覆在那邊計算,用八百五來算的話,三間房間的房租該怎樣分配才好,越想我們越覺得這一切似乎變得可行。唯一令人擔心和生氣的,大概就是得再跟那位房仲打交道。


對了,這邊一直都沒提到那位房仲的背景,也沒提到這裡扭曲的租房市場。

這個房仲是個中國人,在這裡已經持有PR,據說投入地產業的時間並沒有很久,我們的短租處好像是他剛開始弄來賺錢房子,以下我們姑且用S才稱呼他吧!(是的,雪梨這裡有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和其他華人在搞地產)


再者,澳洲其實容許二房東的存在。因此,不只很多人習慣將房子二手轉分租或轉租給其他房客,更造就一大批華人,尤其是從事地產業的華人,會先將兩房或三房的公寓租下來(通常他們偏好兩房),再將客廳隔成一間,有些會用木板牆隔間,有些乾脆直接去ikea買書櫃排成一排,這樣也可以變成隔間。這時,兩房就變三房,三房就變四房。(當然,會幹這事的不只華人,我們在找房過程中,也看過其他亞洲人幹這檔子事,只是華人比例特別高。)

一般來說,在雪梨市區及周遭區域的兩房公寓,如果向仲介租,不含家具的公寓,租金從一周將近五百到一周六百多不等(超高級公寓可能會更貴),三房公寓則從六百多到八、九百不等。一旦從兩房變三房,三房變四房,就等於可以多賺一間房間的錢。之後扣掉電費、網路和管理費,就是這些華人賺取的差價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一周六百五十元的二房公寓,隔成三間房間,然後以每周八百五十元、甚至更多的租金,租給五個人(通常這種房間都是2-2-1個人分別住在三間房),這邊每周就賺了兩百元的差價。理想上來說,如果有辦法持續找到房客接房,而且想辦法將各種費用Costdown到一定程度,一周淨賺一百元不是太大問題。這邊還不包括押金存在銀行裡,每年會有5-5.5%的利率。(當然,銀行利率會變動,至少我今年來到這裡之後,銀行存款利率都有5%以上。

有時候,也會看到房東把兩到三房的房子承租下來,隔間之後自己住在客廳,透過分租的方式,房東甚至可借此抵銷掉自己該付的房租。

有些位在市中心的公寓,因為地小人稠,承租再轉租的房仲或二房東,會在每個房間放一到兩張,甚至更多張的上下鋪。如此一來,對房仲或二房東來說,原本住一人的房間就變成住兩人,住兩人的房間就變成住四人,這樣就可以多收租金;對房客來說,因為比較多人分昂貴的房租,也能以相對少的租金租到房間。

或許有人會問,為什麼這些房客和所有居住在雪梨和澳洲的人,願意容許這麼誇張的現象存在於這座城市裡?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:第一個就在於有人願打就有人願挨;有人提供這樣的房間,只要有夠多的人,願意屈就自己的居住狀況,跟著住在這樣的房間裡,那麼就會慢慢形成這樣的環境和現象。


再者,則是雪梨的城市發展實在太蓬勃了。新州政府對於城市是否該走向集約式的高樓城市發展,一直有爭執不下的辯論,這也就造就雪梨的城市發展,從以前至今,是以同心圓的方式向外生長和擴散,許多居住建築仍保留低矮的Terrace和Townhouse(類似獨棟的兩樓透天厝)。在新州政府有意控制城市邊界的擴張速度時,它來不及吸納這麼多外來移民,這些移民只好往比較小且集約的市中心居住,或願意負擔高額交通費,往城市邊緣移動。這樣的現象造就雪梨的空屋率十分低,所有房東都不怕房子租不出去,更不用說這些靠近市區和學校的房東,源源不絕來租房的房客,造就他們拿翹的樣子,並不是沒原因。

以上就是我對S及雪梨扭曲租房市場的認識。

我和L花了一周多的時間,大致了解雪梨租房的生態之後,我們對於找到適合的房子信心不大。也因此萌生再跟S打交道的唸頭。這時候,我們已經願意接受一周八百五十元的房租,並做好儘快分租的準備。

因為上次的經驗,這次的電話就用我的手機並由我來打,我也做好如果他惡言相向,我就跟他對嗆的準備,不要讓他以為我們這些剛來澳洲的台灣人是好惹。

我拿起電話,深吸一口氣,按下S的手機並等待這通電話接通......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