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9:在雪梨認識中國 (叁)


自從搬到新住所,跟一對中國來的學生情侶住在一起之後,我就有了現成的田野觀察對象,可以觀察、記錄中國年輕一輩說話的方式,究竟跟台灣年輕一輩的人有何不同。當然,說田野觀察對象是有點誇張,我也沒那麼認真天天在做田野記錄,不過就有一搭沒一搭在彼此交談時,暗暗注意對方說話的方式。

以下就羅列幾個我這陣子觀察到中國年輕一輩學生會常用的詞語,我想一定沒辦法全部含括,就連下面要介紹的字詞也是我隨興所至選出來的,勢必有偏頗、遺漏與不足之處,就看日後還有沒有機會繼續寫下去;朋友們有意見或想法的話,也歡迎隨時替我補充。

一、沒事(兒)!

我想,只要跟中國人有打交道的經驗,必定常聽到這句話。我個人認為, 如果有所謂「中國人最愛詞語一百句」,「沒事(兒)!」一定位居第一名。「沒事(兒)!」的意思,接近台灣常用的「沒關係」。但我後來發現,「沒事(兒)!」的意思不只限於「沒關係」的意思,也同時近似於不打緊、無礙、沒甚麼大不了、別在意、不用客氣...等意思。

所以,如果今天有個中國人幫了你一個忙,你向他說謝謝,對方一定會回你「沒事(兒)!」;走路不小心跟中國人碰上了,雙方不計較,你跟對方說不好意思,對方會則會說「沒事(兒)!」;又或是你跟某個中國人吵架,吵了吵彼此合好,又或者發現是誤會,對方也會跟你說「沒事(兒)!」;再不然,你跟中國朋友一同走在路上,對方不小心跌倒了,你問他還好吧,若無大礙的話,對方也會跟你說「沒事(兒)!」;又或者,某天中國朋友撥了通電話給你,你沒接到,回撥過去,他可能也會跟你說:「沒事(兒)!....剛打過去只是....」。

總之,中國人使用「沒事(兒)!」之頻繁,以及使用脈絡之廣,已經到我覺得無所不在的程度。然而,生活中越是充斥著「沒事(兒)!」,實際生活卻並不如此時,「沒事(兒)!」在我聽來,正好呼應中文裡頭「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」這句成語。好像使用這個語言的所有人,只要說著「沒事(兒)!」、「沒事(兒)!」、「沒事(兒)!」,一切的問題、衝突、責難,好像都在所有人喊著「沒事(兒)!」時,跟著消失不見。「沒事(兒)!」變得像咒語般,號令所有問題都不准顯露出來,得藏在看不見的內裡一樣。用中國網民常用的話來說,「沒事(兒)!」讓一切都河蟹掉了。

另外,為什麼我在「沒事」後面要加一個(兒)呢?因為我的室友之一是個北京漢子,常聽他說一口標準又捲舌得厲害的京腔,他的京腔總會在「沒事!」之後,帶個不太清楚但又明顯可以辨認出的尾音「(兒)」。後來,我發現不止他說「沒事!」時,會跟著捲出個「(兒)」的尾音,一堆詞也有這個傾向。發現這件事之後,我又慢慢發覺,相較之下,女生相較於男生,捲舌音沒那麼重,南方人沒北方人捲得那麼厲害。

所以,我們如果要分辯這人是從哪裡來,「沒事(兒)!」就是一個最簡單容易的切入點。


二、鬼佬

我不太確定「鬼佬」這詞在中國內地是否常聽到。但人在國外,我卻常聽到中國人「鬼佬」來「鬼佬」去,用來指稱澳洲本地的白人移民,或一般台灣人俗稱的「澳洲人」。在澳洲,如果有中國朋友,交談間不免會聊到吃喝玩樂的事,雙方也會彼此交換訊息,報個好料或好康給對方知道,這時候,就會聽到出現類似的話:「那是鬼佬店,東西挺好吃的!」

翻譯成台灣式中文:「那是老外開的店,東西挺好吃的!」所以呢,「鬼佬」的意思,就相當於台灣常說的「老外」。老實說,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,還真不知道「鬼佬」指的是甚麼,多聽幾次之後,才把「鬼佬」跟「老外」的意思對起來。

不過,如果說,台灣使用「老外」時,表達了一種對「西方外國人」的既欽羨卻又歧視的複雜情緒;中國使用「鬼佬」,在我聽來,則是明目張膽地蔑視西方外國人。「鬼佬」讓人立即聯想到的,就是「洋鬼子」,「洋鬼子」深深地連結到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,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及殖民的歷史經驗,面對這段不堪的歷史,只能在詞語層次上,無力地予以反擊,稱呼那些染指中國的外國人為鬼,而且還是坐船遠渡兒來的洋鬼,而不是鄰近中國,經歷明治維新與華夷變態的「日本鬼子」。

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,在中國內地這樣稱呼外來的西方人也就算了,這些中國人都到了澳洲,還滿腦子想待下來,卻「鬼佬」來「鬼佬」去的叫這批本地的主流移民。若是哪天中國移民跟本地移民起了族群衝突,我真覺得一點也不奇怪。


以上這兩個詞,並不限於年輕一輩的中國學生,我在這裡遇到的中國人,也常用這兩個詞。不過,沒想到的是,介紹這些中國年輕一輩常用的詞語,比我想像中的還複雜,這次先介紹「沒事(兒)」和「鬼佬」這兩個詞,之後有機會,再慢慢介紹其他我觀察到的詞彙。接下來預計會寫的,還有「牛逼、傻逼、土逼」、「忒...」、「火」、「行」、「這肯定是...」,以及「靠譜」。有朋友想要幫忙補充,或希望我寫哪些詞,又或是對我的描述有任何意見或看法,也歡迎提出來啊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