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0:在雪梨認識中國 (肆)


在進入第三個中國人常用的詞彙之前,先插播一個台灣和中國以不同方式稱呼相同事物的詞彙,這個詞彙因為顯而易見且眾所皆知,以至於我一直忘了提:它就是Sydney。香港和台灣都以「雪梨」稱呼Sydney這座城市,中國則以「悉尼」稱呼Sydney這座城市。當然,就音譯來說,叫悉尼是讓人比較容易拿中文對應英文的詞,但悉尼、悉尼的叫,聽起來好像「和稀泥」,似乎這座城市陷在泥沼一樣。再不然,看著悉尼這兩個字,怎樣看都讓我以為這座城市是悉達多加比丘尼,儼然是個西方極樂世界一樣。

相較之下,台灣來的都還是喜歡雪梨來自粵語發音轉譯成中文的翻譯,聽起來比較清新文雅,即使我在論壇曾看過有人這樣說:「不知港台幹嘛把Sydney譯成雪梨?完全無厘頭,又不是可以吃得東西。」我還是覺得,就算這樣,雪梨聽起來也是清涼爽口又好吃的雪梨啊!不像悉尼到最後,不是和稀泥就是我佛慈悲了。

碎碎唸的插播完畢,接著馬上進入主題。


三、忒...

以前最常看到「忒」這個字,大概是在金庸小說吧!這字不難解,在台灣中文的脈絡,大概就是太...、特別...的意思,放在台灣年輕人的中文脈絡,就等同於超...、爆...的意思。

大概是我過去都在金庸小說看到這個字的緣故,我總覺得,甚麼描述都加上「忒」這個字,就多了些古味。尤其,「忒」這字裡頭又有個心,好像所有事情加了「忒」,就讓人心裡特別感到加速砰砰跳。相較於台灣用超...、爆...的形容,就顯得台灣年輕人不太成熟的樣子。

但放在中國年輕人使用這字的脈絡時,「忒」就開始變得有點奇怪。舉例來說,台灣夏天才剛過,之前很熱時,我們會說:「外面超熱!」或「外面爆熱!」

換成中國脈絡的中文時,就會變成:「這外頭忒熱!」我不知道中國人怎樣看這句話,但「這外頭忒熱」的表達,完全沒辦法讓我感受到熱到地球快融化的感覺,反而泛起一股拿起小扇,舉起涼茶,在陰涼昏暗的廳堂裡品茗的心情。

再舉一個例子。大家都知道周杰倫喜歡說「超屌!」可是,當周杰倫一路紅到中國時,「超屌!」在中國粉絲口中就變成「忒屌」。原本那股得用力發出,來表達屌的境界無遠弗屆的「超」,被替換成「忒」時,「忒屌」就好像只是比屌再多那麼一點而已。

不過,這些理解可能單純是我個人的誤會,搞不好有人會跟我說,忒喊用力些,就可以讓後面要形容的事物無限增大。


四、牛逼、傻逼、土逼

如果說「沒事!」是中國人愛用詞彙第一名,那麼牛逼大概就是中國年輕人愛用詞會第一名,比給力、靠譜、坑爹還常用。這裡,把牛逼、傻逼、土逼放在一起,其實是有一段故事。

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我陸續聽到朋友說,中國喜歡把那些各領域裡達到不可思議境界的作為,稱呼為牛,那些達到不可思意境界作為的人,則是牛人。以前最常聽到的例子,就是中國某某人為了準備GRE,背了紅寶書幾十遍,把考古題做了N遍,並將每個題目做了完整分析,靠此考到異常高分,這就是牛人;又或是某某人不可思議地把歷年托福機經都蒐集齊全、背得滾花爛熟,甚至給每一題詳解,然後依此拿高分,這也是牛人。

由此看來,牛人不只是單純在分數上達到不可思議的高分,而是在這分數背後,毫不取巧,且願意做大部分人做不到的刻苦準備,也就是說,願意用極度硬幹的方式達成常人無法達到的目標。也因為如此,才稱之為「牛」,畢竟牛被視為刻苦耐勞且毫不妥協的代表。

用台灣中文來說,大概就是魔人或達人。不過,嚴格來說,魔人跟達人也都是從日本和香港轉譯進來的字。同時,魔人和達人在台灣中文的脈絡,並不特別蘊含極度硬幹的意涵。相反的,被稱為魔人或達人的人,往往表現出優雅輕鬆的一面,即使有刻苦練習和努力,也一定是有方法、有技巧、有訣竅,不讓自己做白工。

我不太知道為什麼中國對牛特別著迷,台灣則對魔人和達人情有獨鍾。只是,中國不知從何時開始,尤其是中國年輕人,開始不叫牛人為牛人,改叫牛逼。另一個有待了解的地方,則是牛逼的發音。這裡的「逼」,中國年輕人都唸成「壁(ㄅㄧˋ)」,牛逼、牛逼的念著,聽起來根本就是牛壁。

從此開始,不止人變成了逼,逼前面還可以加上不同的形容詞,來表達不同特質的人。傻逼指的就是那些實際笨或老是做傻事的人,簡單說就是台灣中文脈絡中的笨蛋。土逼則是指這人是個沒有見識的土包子。

我之前曾經提過,我的新房東兼室友曾邀我跟他們朋友一同吃火鍋。席間,他們一聊到中國的電視節目跟最近發生的事,就整個停不下來。從「非你莫屬」、「中國好聲音」、「中國達人秀」、「非誠勿擾」,到倫敦奧運的中國隊表現都可以講,甚至連北京奧運都拿出來講。但他們討論的方式,是逐一品評這些節目裡頭出現的主持人、明星、素人和參賽者。

就這樣,牛逼、傻逼、土逼這三個詞彙不絕於耳地出現在席間的話題裡。使用方式往往是這樣:「我說,那麼XXX根本就是個牛逼,她/他可以怎樣怎樣....。」

或是:「那人根本就是個傻逼,她/他怎樣怎樣....。」

又或是:「他/她根本就是個土逼,怎麼那樣那樣....。」

聽著聽著,好像所有上電視的人都可以放在這三種分類裡頭,實在太神奇了。

甚至,牛逼、傻逼、土逼不只是單純分類和評價某人的詞彙,還代表原本遙遠觀眾距離的電視人物,一旦用上牛逼、傻逼、土逼來評論,不止拉近彼此距離,還隱含著語言使用者可以用「逼」來隱藏潛在的輕蔑。

為什麼有潛在輕蔑?我原本以為「牛逼」跟「牛蝨」一樣,是某種頑強的寄生蟲。但後來一查資料,才發覺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牛逼(也叫牛B)據說源自東北,最早是寫成牛屄,指的是母牛生殖器。而東北人用屄代表對女性的粗俗稱呼,用屌代表對男性的粗俗稱呼。一開始,牛逼並不是被湊在一起的字,而是分別使用。但在改革開放之後,來自東北移工南下的工作潮之後,才慢慢將這兩個字湊在一起,並成為中國現今廣為使用的詞彙。

不過,現在使用牛逼的年輕人,大概也沒太多人記得這麼多緣由和意涵。總之,誰牛就叫誰牛逼,誰傻誰土就跟著叫傻逼土逼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